内容简介
小说以宝黛钗三人的关系为主题,结合“黛玉葬花”中桃花的线索,将故事搬到了现代背景下。人物个性与《红楼梦》进行了贴合,并有所修改;人物关系也做了相应修改。宝玉黛玉十五岁的初遇,宝玉宝钗十三岁的邂逅都是他们少年时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读红楼时,对黛玉之死始终无法释怀,她至死也没能找到与宝玉宝钗相处的合适方法,这当然也包括封建制度的原因。此处对主角相遇的时间点进行调整,对故事线进行重组,增加(虚构)了主角青梅竹马的细节,将结局改写为“理解、释怀与原谅”,使主角从心灵上真正成长。作者希望以淡淡哀伤的笔触勾勒三人的青春故事,希望给读者带来较新的体验。
同时也安排了一些拙劣的伏笔。主角的姓名由贾宝玉、林黛玉、薛宝钗拼音重组而来,读者可自行猜测对应人物(笑)。写作形式参考《秒速五厘米》,不过人称视角未尝试进行改变,是一大遗憾。在人物安排上出现了不少“龙套”角色,未能做到“不废一丝笔墨”的大家境界,还需修炼。「桃花开满枝」刻画宝黛从童年到少年时期的羁绊,主要以男孩视角展开。「红楼梦阑珊」中宝钗出场,牵出一系列青春懵懂的羁绊,主人公内心的挣扎矛盾更加明显。后文梦境中暗示(其实是明示)角色在红楼中对应身份,对黛玉葬花一段在原作基础上进行重塑,也有参考一些资料等。「秒速五厘米」以女孩视角展现成为留学生后旅居海外的生活,意在表现对三人关系的摸索和最终释怀。
剧情结合《名侦探柯南》片段、《红楼梦》中“黛玉葬花”和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和思考,部分描写灵感来源于近期和国外友人的聊天内容;大段诗词引用借用了《经典咏流传》的开场白。作者学术不精,才疏学浅,措辞引用多有不妥,主题立意难免无病呻吟;虽想竭力找出一个(或几个)贯穿始终的线索,但许多都是在中途就不知所云,剩下的一些自觉生硬。时间紧任务重,从开始构思导到完成写作总共历时不足一周,期间还须兼顾网课和作业等其他任务,实际写作时间不足三十小时,对原稿无暇修改删改,实在是非常简陋的文章,如有疏失,请多包含。此文为作者首篇(姑且高攀一回罢)小说,希望读者从中回忆起自己的青春时光,勇敢面对“不愿忆起”的过往,汲取温暖的力量。